队形改动是战斗策略的核心环节之一,直接影响舰队的生存能力和输出效率。游戏中的舰队阵型目前无法手动调整,但玩家可以通过舰船类型选择和编队策略间接实现队形优化。前排通常由高防御的装甲型舰船(如ST59战巡、奇美拉巡洋舰)承担伤害,中排配置均衡型舰船,后排则部署高输出但脆弱的单位(如卡利斯托集束鱼雷舰)。每艘舰船的站位由其子型号决定,可通过蓝图强化界面查看定位标签,装甲型默认前排,火炮型多为中后排。理解这一基础机制是队形改动的先决条件。
队形改动的关键在于舰船编组时的类型搭配。主力舰队建议采用前排抗伤+中后排输出的经典模板,例如8艘奇美拉巡洋舰(160指挥值)作为前排,搭配8艘卡利斯托(160指挥值)作为中后排输出,剩余80指挥值可根据敌方配置补充防空舰或增援舰。需增援功能可突破指挥值限制,但会取消曲速航行状态,因此应在舰队抵达目标后再进行增援操作。载机舰的舰载机配置也属于队形调整的一部分,需在基地或舰队界面单独设置护航艇和战机。
战术层面的队形调整依赖于对攻击优先级的理解。舰船武器系统存在预设的攻击序列,例如鱼雷会优先攻击序列1的目标,这解释了为何有时后排舰船会提前受损。针对此特性,可通过混编同类型肉盾舰(如乌矛级)来分散火力。包夹战术能绕过敌方前排直接打击中后排,高速移动的突击舰队(配置永恒风暴级等高速舰)比固定队形更有效。采矿平台的10%-30%采集加成虽与战斗无关,但合理规划其位置可减少计划圈占用,间接释放更多舰队用于战术调整。
巡洋舰和航母等高阶舰船解锁后,066型巡洋舰因其高性价比常作为前排核心,配合2.0版本输出舰形成基础阵型。技术值应优先强化前排护甲和中后排火力,通过蓝图研究获取的额外技术值可针对性补足短板。封锁功能虽主要用于刷野怪,但3级封锁点出现的8级野怪舰队也能用于测试队形抗压能力。战后维修只能在基地船坞完成,频繁调整队形时需预留维修时间。
队形改动的高级策略涉及同盟协同作战。加入同盟后,通过集结进攻任务可实现多舰队配合作战,单一舰队的队形需服从整体战术。例如防守型队形需集中战列舰保护中央航母,而突击队形则要保证驱逐舰的快速穿插能力。勘探者协议等新玩法引入后,遗迹探索对舰队的泛用性提出更高要求,队形应兼顾防空、对舰和侦查能力。游戏更新可能会调整舰船参数或新增舰种,定期查阅官方公告是保持队形竞争力的必要习惯。
虽然无法手动调整具体站位,但通过舰种选择、编组逻辑和战斗策略的优化,仍能实现有效的阵型控制。保持对游戏机制的理解深度,适时调整舰队构成,方能在拉格朗日银河中建立持久的战略优势。